水野学:找出自己的特质,不需盲目追求流行!
图片来源:PEXEL,CC0 Licensed.
穿上该穿的衣服
我前面介绍过中川政七商店的例子,每次一跟别人讲起那个案子,过程是我先接到中川淳先生的邮件,碰面后才知道他们想委託我做什幺,然后我说:「如果只是改购物袋,可能不太够。」听到的人大多都会这幺反应:「你应该觉得,它们连产品本身的设计也得跟着改吧?」
换句话说,这些人都以为,我想把中川政七商店的产品,也改得更跟得上现代简洁美感。
我觉得,这种想法就是在做品牌设计时,很容易掉进去的陷阱。
意思就是,原封不动的套用流行,把任何东西都改得更现代、更美,真的好吗?
直接说结论,我认为这种作法有时候虽然行得通,但大半时候通常都不会太顺利。而且事实上,我从来不曾想过要把中川政七商店的产品,改得更现代、更洗练。
因为我认为,在做品牌设计时,真正要谨记在心的,是让产品穿上它「该穿」的衣服。
这种做法有点类似造型师,譬如说,有个人想要「提升形象」、「改善别人对自己的印象」,那幺你会建议对方穿上甚幺样的衣服?
你当然会让那个人穿上最适合他的衣服呀,总不能说因为现在流行什幺,就叫他穿得完全不像自己吧?
企业打造品牌时也是一样。我之所以不觉得中川政七商店的产品,应该改成现代风格,就是因为从企业历史与总公司位于奈良给人的印象来讲,现代化就像「穿错衣服」一样。
也就是说,那并不符合中川政七商店的「气质」。
若是形象、气质符合,当然可以改成更具现代感的洗练设计,例如想在东京表参道开一家走在潮流尖端的咖啡店,或许就可以这幺做。
但如果只是因为潮流或个人喜好问题,这种思考方式就错了。
「特质」就在于「你自己」
同样的道理,找工作面试时也一样。
比方说,面试时被问到:「你的特质是什幺?」若是非得说谎,才能让对方满意,这家公司或许就「不适合你」。
不要刻意挤进这种公司,因为你们「特质」不合,最后只会越做越辛苦而已,根本没办法持续下去。
也就是说,你这个人的「特质」就存在于你之中,并非靠流行的什幺东西、或借用不属于你的美感,就可以粉饰出来的。
把这种道理放在企业与产品上也一样。一家企业或产品的「特质」,也存在于那家企业或产品当中。
我每次要开始打造一个品牌形象时,一定会先彻底调查这家企业或事业、业界市场的情况等等,从中找出这家企业有什幺独特风格与魅力、特质。
就像要跟你们介绍的东京中城案也是,当初我也是从「东京中城为何诞生?」、「为何挑中六本木?」、「六本木有什幺样的历史? 住了哪样的人?」…… 等等,尽可能把所有事情都调查过一遍。
而我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,你一定能找出一个案子「特质」的蛛丝马迹。
(本文摘自《从「卖」到「大卖」》)